文物百科

嚎 丧 哭 嫁


地处武陵山脉的正安,是仡佬族、土家族和苗族生产生活的地方,自古以来就传承和保持了许多民族民间风俗。嚎丧哭嫁是一种久远的民间习俗,是情感传递和表达的又一表现形式。嚎丧哭嫁是把哭当作一种文化,真心实意因己而哭和哭给别人看的文化。人们以哭为载体,诉说自己的经历与父辈们的辛劳,让人世间各种亲情、友情和感情通过这种形式得以提高或升华。 真心实意为己而哭的,大都因当时的情景触动了各自的坎坷人生,离合悲欢;事业的沉浮,生活的艰辛,人间的痛苦,世间的冷暖。折射出各个方面的深层意蕴。人们把这种“哭”叫做“哭福”、“哭禄”、“哭寿”、“哭喜”。一类为丧事治理过程中的“哭”为祈福、寿;另一类为姑娘出嫁时离开娘家前的“哭”为祈喜、禄。在这里哭的文化上升为内心深处的祈望,一种是真实情感的宣泄。无论是哭丧还是哭嫁,是生死离别的亲情呼唤;另一种是装腔作势的摆设,无论是哭丧还是哭嫁,多多少少还包含有另一层内涵。

哭丧是丧葬习俗的一个重要环节,哭丧仪式贯穿丧仪的始终,送葬时的哭丧仪式更为重要。嚎丧是家有长辈仙逝后,就要在自家堂屋设灵祭祀超度,孝子就要哭灵,亲属要轮流到灵前,不停地哭以免亡灵寂寞,直至入土为安才算完结,以哭传递和表达各类人情冷暖。为了在生人各种因素的需要,往往在老人刚过世时,本家就要邀请亲朋好友,陪着孝子坐在一起,大家共同嚎哭。这时孝子的哭为“哭”丧,亲友的哭为“号”丧,这种哭丧形式就叫嚎丧。

嚎丧有几大特点,一是家有寿高老人归天,子女强忍悲痛,操持丧事,聊表离别之情,可邀请亲朋好友或他人嚎丧;二是亲属的哀哭至情至礼,是生死离别的真情释放,往往是泣不成声或嚎啕大哭;是以真情传递表达与死者之间的情感,每当情感至真时,往往又会打动周围的人一起流泪,有时瞬间会有空气凝固般的感觉,甚至让人们感觉仿佛要窒息一样难受。三是嚎丧者有抑扬顿挫,有节奏,有高低入韵,有板眼;让人一听就能感觉到与亡人在血缘上有疏远;这类嚎哭者多为亲朋好友,他们的嚎丧都要从亡人的生平数起走,哭诉出亡人人生的艰辛苦难,操心操劳,生活磨练等。四是嚎丧者以一个调,一口气能哭老半天,虚情假意,干打雷不下雨;专拣人世间礼仪仁智性中好听的哭数,起着为亡人歌功颂德的作用者。这类多为丧家请来的嚎哭者,这时,嚎丧者必须做到洞释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悲痛,沧海沉浮的冷暖;这样嚎丧就成了一种习俗,一种文化,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烙印。

哭丧时“唱”出的歌叫哭丧歌,多为自问自答,赞颂祖先业绩,劝导后辈不忘祖恩。哭丧歌分为三类:一是“散哭”; 二是“套头”; 三为“经”。散哭的特点是“随心翻”,想到什么就哭什么,搭着什么就唱什么,没有限制。其内容主要是倾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,自责对长辈的不孝,悲叹自己的命运。“散哭”多为邀请亲朋好友或专门的嚎丧人,“套头”主要是孝子哭丧,“经”是结合丧葬仪式来唱的。

哭丧者的时候眼泪不能够掉到死者的身上,否则的话尸体就会变成僵尸,没有办法腐烂,也就不能轮回了。另外一种说法是,阎罗王看到死者的身上有泪痕,就会把他拒之门外,死者就只好在阴间之外受无边的苦。

由于哭丧歌因人、因情、因景的不同,因此,哭丧歌就没有固定的歌词。哭丧歌汇集了四面八方哭丧文化,不同地方的哭丧歌在这里又深深地打上了黔北地域文化的烙印。有哭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、父母、伯父母、叔父母、哥嫂、弟妹,也有父母哭子女等。哭丧和嚎丧既有强烈的真情表述,又有明显的内心读白,表现出的是人间真情和世事沧桑。

哭嫁是婚嫁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至今广大农村仍然保持着哭嫁习俗。哭嫁,大约有了两三千年的历史。出嫁女的哭嫁,已经成为她们怨愤感情的宣泄。哭嫁并不是新娘一人哭诉,而是内亲外戚的集体哭诉,具有家族性。大约有二十多项程序,新娘每哭一项,均有陪哭和对哭者。哭嫁不但所哭内容浩繁,而且时间长,程式严,具有礼仪性。哭嫁是姑娘从媒人送来婚期帖子起便开始哭嫁。按礼规,送婚期要提前三个月通知女方,以便筹备嫁妆。 

出嫁新娘,必须会哭,懂得哭规,循规蹈矩而哭,此为展示新娘才艺智慧和家传礼仪的一种传统形式。否则,将被族人视为没出息、不懂礼规的村姑。不但新娘要招来辱骂,而且其母亲也会受指责。因此,女孩子在十三四岁时,就要参加当伴娘和陪十姊妹活动,习哭词,练哭功,熟哭规,长见识,见世面。

哭嫁仪程,分为平常哭和出嫁哭两种类型。所谓平常哭,指从开哭到出嫁前夕“上头”这一阶段。这段时间,哭嫁不受约束,左亲右邻来看望,触景生情地哭;筹备嫁妆,如绣织打花被盖、枕头、荷包、丝带等,思潮起伏,情不自禁地哭,等等。所谓出嫁哭,是指从出嫁前夕,举行“上头”、“簪花”、“祭祖”、“陪十姊妹”等酒宴始,至鸡鸣上轿出门止。这段时间,哭嫁皆按婚典仪程进行,不得随意抽泣哭诉。先是半月哭一次,近婚期前十天就隔夜哭,婚期前三天连夜哭,婚期头天晚上整夜哭,表达不愿离家和到婆家后多有不习惯等情感。

出嫁唱的歌叫哭嫁歌。叙述性地传递自己与家人的感情,所以出嫁歌有抑扬顿挫,有节奏,有高低入韵,有强弱节奏,且有板有眼。哭嫁歌词大多句式工整,以七言五言四言为主,语言含蓄明快,有的注重表情达意,有的偏重文采辞章;有的封建说教成分较多,有的困苦生活怨愤较浓;多以口传心授为主,亦有手抄本哭嫁歌词流传民间。以“哭开声”为序歌;第一道程序为哭爹娘、哭哥嫂、哭姊妹、哭众亲友;第二道程序为哭(骂)媒人;第三道程序为入席后的哭开脸(梳妆)、哭祖宗、哭穿衣、哭艺人等;尾声为“哭上轿”等。由于出嫁是姑娘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,决定着自己后半生的命运。因此,哭嫁歌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,是地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符号。